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2823261.html作者:宝宝知道乐芽岛
原文作者:乐芽岛-辣椒妈咪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
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
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
1
我们的孩子经常这样
好友Leo带着3岁的儿子去海边玩
脱下袜子走进沙滩,孩子却一动也不敢动
害怕的哭了起来当时Leo非常沮丧
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去玩沙玩水
一直哭,一家人最后扫兴的回家了。
原来Leo的儿子3岁前多是外婆带
因为怕冷,不论冬天夏天
外婆都要给孩子穿袜子
甚至睡觉的时候也穿着袜子
由于过度的保护,所以孩子触觉过度敏感
第一次踩在沙滩上,产生了巨大的恐惧
而现实中很多小朋友会因为被家长过度保护
而引发一系列的触觉过度敏感。
这种触觉敏感是感统失调的一种
是脑神经轻微发展不全
是皮肤敏感度过强的一种症状。
2
出现触觉敏感往往有多种因素
先天性原因主要是
剖腹产、早产、宫内缺氧等先天条件导致婴儿出生时没有受到强烈的挤压,触觉经验过少。
后天性原因包括
过度保护,限制孩子的活动;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吃手;不允许孩子抓饭菜;没有机会玩水玩沙,缺少拥抱和抚触都是后天原因。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的触觉经验很少,触觉神经特别敏感,很小的刺激都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反应,让大脑总是处于紧张和忙碌的状态,不能有效的过滤、分析、整理触觉信息,做出及时、适当的行为反应。注意力和情绪就会受到影响。
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退缩、紧张孤僻的性格,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也会变弱。相反,从小被父母培养接触更多世界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性格开朗自信,极富创造力。
人体面积最大的感觉器官就是触觉器官——皮肤!在所有的感觉信息中,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的,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皮肤,每天都有无数的触觉信息不断输入大脑。比如,穿衣服时、洗脸洗手时、拿东西时、被风吹时。它的敏锐度时刻影响着大脑的认知、身体的活动和情绪的好坏。因此,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良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多影响。
可是,就因为我们太习以为常,家长们经常忽视孩子的触觉发展,直到在孩子们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和触觉发展有关!
所以,家长们要从态度上进行转变:要认识到触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孩子的触觉发展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再调整。
触觉敏感问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来改善的。
十二岁以前。每个人都会有轻微的触觉敏感,只是表现不一。
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促进触觉发展?
首先,不要因为怕脏、怕麻烦而阻止或打扰孩子玩颜料、沙子、水、橡皮泥,等触觉相关活动。
其次,尽量多拥抱和抚摸孩子,让他熟悉这种亲密的触觉感受。
最后,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1岁前
洗澡之后睡觉之前,用双手给孩子全身做抚触。边做边和孩子做眼神和语言交流,营造安全温馨的感受。还可以准备一些质地不同的布艺玩具、小毯子,让孩子多抓多抱多踢。在卫生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吃手以及用嘴去探索他发现的东西。
1岁后
除了玩抚触游戏,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玩具。比如触觉球、触觉盘、软刷、丝巾,软硬不同的积木,质地丰富的布书,纸板书。并且尽量让孩子全身的接触这些玩具,尤其是手和脚。
1岁半后
体能迅速发展,行动能力越来越强,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家长可以带孩子在户外进行一些触觉活动和游戏,比如玩水、玩沙、捏泥巴,去公园收集树叶小草小花。如果孩子表现出胆怯,可以先鼓励孩子去看一看,熟悉之后再摸一摸、玩一玩。在家里还可以准备一些手工材料,比如,橡皮泥,瓦楞纸,固体胶,胶带,皱纹纸,和孩子一起剪一剪,撕一撕,贴一贴,捏一捏。用这些孩子喜欢的方式,来打开他们触觉感官的通道,同时,还可以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对于触觉很敏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着急。给孩子的触觉刺激的强度,一定是从弱逐渐增强,避免孩子出现厌恶抗拒的心理。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触觉敏感症状,家长可以先通过绘本让孩子了解一些触觉游戏。
《小泥人》的绘本
可以非常好地激发孩子对于水、泥、沙的兴趣
《Babytouch》系列绘本
可以让孩子通过抚摸小动物来感受不同的材质
当孩子对这类游戏充满兴趣了,不排斥不抗拒了,就去可以尝试探索触觉玩具,或者水和沙。在孩子玩儿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粗糙的,软软的,滑滑的,冷冷的...一边玩儿一边学习触觉词汇。
这样,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调动全身的感官去学习和探索,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就在这个过程中统合起来。放下我们的担心和束缚,给孩子更多探索的机会,帮孩子找回与生俱来“爱触摸”的好奇心!
育儿心得
孩子,从小跟随的习惯往往会伴随一个人一生
我们做父母在保护好孩子的同时
一定要尽可能去鼓励孩子接触更多的世界。
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