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李安自己直言不讳的说过:自己是在电影里表达对父亲的愧疚和敬意。
01
年,李安出生在台湾屏东潮州。
父亲李升给他起名“李安”,一来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来是李父去台湾的时候所乘的轮船叫“永安号”。
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李安的父亲一直希望他好好念书,像自己一样成为老师。但是李安从小不仅爱哭敏感,体弱多病,还成绩不好。
进入高中之后,是李安感觉最不开心的一段时光。主要原因还是学业不佳,总排在班上二三十名左右。
平时除了上课,就是补习。一星期要补十堂课,而且给李安补习的老师,都是父亲认可的名师。
可他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于是,在学校里,李安总是躲着父亲。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
第二年,数学考了零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
二度落榜,这在李家,有如世界末日。李安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结局。
台南一中,精英荟萃。可李安是校长的儿子,却不能成才,大学无门,这让父亲情何以堪?之后只能去考专科,勉勉强强考上了台湾艺专影剧科。
可是在父亲眼中,演员导演都是不入流的行业,他们书香门第,怎么能从事这一行呢?
李安心里清楚父亲不认同他的选择,但他还是在沉默里做着自己的坚持,这或许就是他对于父亲无意识的叛逆。
02
年,24岁的李安报考了美国纽约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在去纽约之前,父亲亲口和他说:你知道混这一行有多难吗?百老汇,每年只有个角色,但是有5万人争夺。
当时的李安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他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他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李安不管这些,还是一头扎了进去。电影界明显比学校竞争大得多,李安虽然也历经起伏,但总算成就斐然。可是,他也始终做不到无法不去在意父亲的感受和期盼。
从他的作品当中就可以看出来,早期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其中《喜宴》,男主是同性恋,因为父母突然来到美国来看他,不得不找人假结婚。父亲看破了没有说破,儿子以为瞒过了父亲。最终父亲离开美国,双手高举的背影,其实就是在说:我投降了!
这个情节就是李安在通过电影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他知道这么多年,最后做出妥协和让步的,不是自己,而是父亲。
李安在49岁时,突然觉得自己江郎才尽,身心俱疲,他曾对父亲表达了退隐之意。
那时的父亲年岁已老,性情柔和了很多,他没有批评李安的草率决定,而是当即写下一幅字以勉励自己的儿子: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必太浓,顶起钢盔继续往前冲。
李安虽得父亲的鼓励,但当他接到断背山的邀约时,还是在退休和拍片之间犹豫不决。而就在这时,李安接到了台湾传来的父亲病危的噩耗。
他连夜坐飞机赶到台湾的时候,没有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心里一直解不开的结。
03
李安和他的父亲,一个是叛逆冒险,一个是传统守旧。
关于学习,关于工作,虽然两个人曾经站到过对立面,但是最终应该都算化解了吧,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连接着彼此。
李安的父亲曾说过,拍到50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奖,这就说明了父亲对他从事这个行业开始接受了,并且希望他一路拍下去,拍出成绩。
而李安,一开始对父亲是心怀愧疚的,觉得自己让他老人家丢脸了。可是他一次次在自己的电影里,表达对父亲的理解和敬意,
所以他们两个人,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和对方和解。
所幸,
1年3月25日,李安就因《卧虎藏龙》踏上了奥斯卡的红毯,获得了那个漂亮的小金人。那一年,李安47岁,比父亲预计得奖的时间早了3年。
我想,这个奖应该是能化解父子心中这20多年来的那些隔阂和羁绊。
去年上映的《双子杀手》里面,我们看到威尔·史密斯扮演的五十岁的男主亨利,在和克隆人——20岁的自己Junior对话的时候,各种对抗和挣扎。
这是第一次,李安尝试着站在父亲的角度看自己。
亨利想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劝戒Junior,试图给他一些人生指导,Junior却充满质疑和抵触。哪怕李安身上流敞着父亲的血液,哪怕Junior是按照亨利的细胞克隆出来的,都无法做到观点一致,心灵相通。
正是这种对比,说明李安心里依然在思考什么样的父子关系是完满的,是大家乐于接受的。
男人,始终是不善于表达的生物。
父亲是男人,儿子也是男人,两个不会表达的生物在一起,难免会擦出火花。但是,是和谐的火花,还是激烈的火花,就由你与你的父亲来说吧。
欢迎讨论。
结语
现在的李安,更像一个少年,而不是老年人
几十年导演经历,李安也步入花甲之年。从多次的采访中看到他也有眼袋和皱纹了,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他的这张满是福气的脸上,最吸引人的是他那双闪着光的眼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的内心常常会从眼睛中投射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世界保有的好奇心,他对于人类的真诚和爱心,他对于电影不断探索的欲望。
他是一个心中有电影,眼中有光的人。
虽然他的产量并不高,有时候4年才拍一部片子,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拿得出手的。
他曾经说过,他拍片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完全陷入到这部电影里面,所以他没有办法像别人那样同时开拍几部片子,他就是一心一意的拍好当下的这部。
并且他要拍的电影,主题都是自己感兴趣,自己深入思考过的,所以他的电影都带有很浓重的个人标签。
复旦社会学教授沈奕斐说,李安是所有的华人导演中,对于中西方文化包容力最强的,最无性别差别感的,其实不光是性别,在年龄,国籍,是否人类,他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张力和接纳。
他满身才华,心怀大爱,所以他看起来还像个少年。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