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别离》播放量达到39亿,年,《小欢喜》播放量达到45亿。还有一个新成员那就是《小舍得》,在开播首日冲上收视榜首。这部电视剧是改编鲁引弓同名小说的剧集,以南俪和田雨岚为家庭主线,是一个与教育有关的话题。
在这部剧的序幕中,导演全部采用空镜,一个个充满时光感,在滤镜的修饰下,变得唯美,看着这样一副副场景,它串接岁月的温柔。这个画面虽说精致好看,不过也少不了很多人的担忧,毕竟现在的电视剧磨皮美颜滤镜都开得特别大,把人的五官都磨平了,演员的真实面貌都掩盖下去。
很多的演员都活在美颜滤镜中,滤镜效果即便是放在武侠剧,仙侠剧中都会被吐槽。那么《小舍得》是一部家庭生活剧,会不会也有很大的滤镜呢?这部剧播出之后,发现多虑了,除了一些大场景和全景,导演会借助打光和后期的修饰外,在演员的脸上,身上的镜头都是没有任何修饰的,非常真实。
比如镜头里的宋佳,脸上的小斑点,以及眼角上的细纹不够光滑,细腻的肌肤,还有有时候略微有点油的头发都非常清晰。再来看看蒋欣,观众可以通过这些镜头看见她不够紧致的肌肤,还有微微的黑眼圈和法令纹。
还有饰演蔡菊英的吴玉芳,因角色需要,吴玉芳所饰演的蔡菊英在这部剧的穿着打扮,不仅家常,甚至还有一点土。在没有柔光滤镜和美颜的情况下,演员脸上的皮肤以及肌肉下垂,还有斑都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可以说非常真实,且也符合剧中人物的年龄以及身份,这部剧对每一个演员都是很“公平”的。
在这种镜头下,每位演员脸上的瑕疵都被放大,非常真实的呈现出来,拉近观众与剧中人物之间的距离。饰演“南俪”的宋佳和饰演“田雨岚”的蒋欣,这两位都是实力派女演员。在原著中,南俪和田雨岚是上下属关系,但二人同框出现并不是很多,就比如,在前十章中两个人才有一场正面交锋的戏码。
而在电视剧中,这两个人变成重组家庭的半路姐妹,很明显是不想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有了半路姐妹的这层身份,而南俪和田雨岚便可以顺理成章增加同框戏份。故事在刚开始时,我们就通过一场家庭聚会看到南俪和田雨岚之间的精彩对手戏。
南俪这个角色是克制而知性的,这些年来,宋佳一直出现在大银幕上,所以很少用表情演戏,通常是很丰富的内心戏,我们也可以看出,她为了适应小屏幕的节奏感,在有些时候“行为放大”,加强人物的传递感。
田雨岚是蒋欣饰演的,也许是因为蒋欣所饰演的华妃娘娘过于深入人心,所以在田雨岚这个角色的身上,我们会看到几分华妃娘娘的影子。但这些影子也并没有破坏田雨岚的人设,田雨岚给人的感觉好强,倔强,怎么都藏不住事儿。说直白一点,就是可能很事儿,但却不够腹黑,这一点和华妃还是挺像的。
还有吴玉芳所饰演的蔡菊英看起来弱弱的,实则上非常要强,这个角色有着强烈的目的性,而学会将所有的进攻都藏在表面的谦卑讨好示弱中。虽说蔡菊英的初心是想要为自己和女儿谋划一个舒适安稳的环境。但她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并不是特别光彩,相反还会受到他人唾弃。而田雨岚对母亲的这种行为也是很排斥的。
可田雨岚是蔡菊英的女儿,她不能站在母亲的对立面去指责她。长期的情绪压抑下,造成她自卑的性格。而她身上的自卑感,从而又转变为她想向上爬、摆脱周围人眼光的动力。所以,田雨岚一直在强调只有自己打拼来的,才永远的属于自己。
南俪是南家正房的闺女,而田雨岚是第三者带来的拖油瓶。南俪上过名牌大学,田雨岚只不过是三本毕业。再来看看婚姻,南俪的丈夫夏君山是一个知名设计师,田雨岚的丈夫颜鹏是一个只会啃老的富二代,没有什么实力。事业上,南俪是深受领导器重的销售总监,田雨岚虽是实体店经理,但现在网络发达,实体店业绩也不是特别好。
所以,田雨岚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是她唯一值得炫耀的资本。单看田雨岚这个人物,虽不够讨喜,但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多重化的,深入角色就会发现丰富的层次感、多面性,发掘到看戏的乐趣。
《小别离》讲的是初中阶段,《小欢喜》讲的是高考阶段,《小舍得》围绕的则是“小升初”阶段。剧情一开始就透露出田雨岚为“拼中学”的愿望,许多教育观念都被一一展现出来。夏欢欢因没有报课外辅导班,明明基础扎实,却总是在班里考倒数。
南俪夫妻更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坚持不给孩子增加压力,想要让孩子从兴趣出发,去学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女儿成绩不好,还是选择从众。田雨岚为了儿子上金牌班,各种找关系,最后还被羞辱。还有农村到城市的米桃一家,为了改变命运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她能够成为“城里人”。
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他们报了很多兴趣班,不停补习,往往忽略孩子最真实的感受。比如许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就已经在为小学做准备,学习小学三年级的知识,还有许多5、6年级的孩子,就已经在学高中的知识。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知道不能拔苗助长,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别说孩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就连大人在工作上,生活上也承受不了很大的压力,何况孩子还那么小。
所以《小舍得》这部电视剧很好地反映现实情况,南俪夫妇的态度和选择才是这部剧的核心意义,虽然他们夫妻二人中间也走弯路,但最终还是找回初心,让孩子在沉重的书包和各种解答题中解放,可能这才是这部剧和这部小说中推行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