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形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名妓不简单,虽只活了四十五年,却得到 [复制链接]

1#

“灯影轻薄洒、淡月映秦淮”,南京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秦淮河。这个上演了一幕幕名士佳人悱恻缠绵的所在,究竟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往事?在这条流淌了数千年蔷薇色的香河中,“秦淮八艳”永远是最引人夺目的浪花。

顾横波,原名顾媚,字眉生,号横波夫人。“秦淮八艳”精通琴棋歌舞、文史诗画,顾横波亦不例外。在十八岁那年,顾横波参加了由江南名士郑元勋主办的“兰社”,以精湛的画技名动南京。人们都说,顾横波的兰图,可与马湘兰媲美,且在姿容上更胜一筹。

与马湘兰的“幽兰馆”一样,顾横波也有一座颇具特色的小楼,名为眉楼。

不过,当时的文人雅士更喜欢称小楼为“迷楼”。究其原因,或是因为顾横波的眉眼太过迷人,造访此处的风流名士无不为之倾倒。

还有一种说法是,“迷楼”本是隋炀帝的行宫,因阁楼错落,廊道曲折迂回,就像迷宫一般,故称作“迷楼”,而顾横波的眉楼与隋炀帝的行宫一样结构复杂,所以,时人便沿用了这一雅称。

不论是才华还是容貌,顾横波都属翘楚,所以当时的文人雅士对其倍加青睐。每天登门造访迷楼者摩肩接踵,迷楼之内宴无虚日。当然,与其他名妓一样,顾横波对客人的要求相当高,粗鄙之人根本没资格踏足迷楼半步。

能得到顾横波的接见,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是一桩幸事。

江南文坛将受到顾横波邀请的文人称作“眉楼客”,以此作为一种殊荣。那些因种种原因未能一睹顾横波芳容的墨客,无疑会倍感遗憾。

在“秦淮八艳”里,顾横波的脾气秉性与柳如是颇为相似。她们都有一副侠义心肠,且爽快耿直。秦淮河畔的姐妹,大多称顾横波为“眉兄”,而柳如是则时常以“弟”自谦。不过,世上绝没有两个性格一模一样的人,顾横波与柳如是的性子还是略有差别的,顾横波比柳如是更加愤世嫉俗,也更任性率真。

据说,在当时有一位理学家*道周自诩道德高尚,还打出了“目中有妓,心中无妓”的旗号。东林子弟为了捉弄他,特地请顾横波将他灌醉,然后,脱去衣衫与他同床共枕,看看这家伙究竟是真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亦或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按理说,顾横波已是当时秦淮闻名的名妓,理应不该参与这场闹剧。

然而,顾横波还是同意以身体恶搞*道周。当然,这是一桩坊间传言,未必是真实的,但却体现出时人眼中的顾横波颇为豪放不羁,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世俗礼教。或许,亦是因为顾横波拥有这样的天性,她才能与江南才子龚鼎孳结缘。而她在后世饱受学者及道德家争议,多半也是她的性格惹的祸。

在秦淮河畔上,“美女”就像过江之鲫一般层出不穷。不用说“秦淮八艳”,随便从哪处青楼画舫中挑出一位花魁,都是民间罕见的绝色。在聊其她七艳时笔者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光顾秦淮河的风流名士绝不是为了满足性欲,他们大多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所以,名妓在拥有天人之姿的同时,还得美得突出,美得有特色。

就像是每逢花季百花绽放,爱花者各有所爱一样,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顾横波之美,完全集中在她的眸子里。只需一眼,你便能在她的瞳仁中领略到一泓秋水。美人一颦一笑,她眼睛里的秋水就像要漾出来一样。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此有灵性的一双眼,无疑给顾横波的气质增色不少。

游览秦淮河的文人士子,一旦看见了顾横波的那双眼眸,就像被拉进了秋湖一般,恨不得变成水波里的游鱼,从此沉浸在这动人的眼眸中,即便淹死也在所不惜。一双人间罕有的眼眸,再搭配眼上的娥眉,便足以让天下的女子为之醋意大发。仅用“远山含黛”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顾横波的眉毛,似乎有些不够味道。

世人常说,美人的眼睛是可以说话的,但顾横波不但可以用眼睛说话,连她的眉毛都能向人传达浓情蜜意。顾横波的名、字、号乃至她居住的小楼,都与“眉”这一元素有关,由此可见,顾横波对自己的眉毛是相当自信的。

顾横波与寇白门一样,都是出身于妓家的女子,她们没有其他“秦淮八艳”那般曲折悲惨的童年经历。自顾横波记事开始,她便生活在画舫之中。因为她从小便是一副美人坯子,所以,自顾横波幼年开始老鸨便未让她从事体力活,而是悉心培养,传授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取悦男人的本事。

果不其然,冰雪聪明的顾横波经老鸨多年栽培后才艺双绝,名动秦淮河。可以说,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妓家最昌盛的时期,想要在百花争艳的秦淮河上获得“名妓”这一头衔,单有一副好皮囊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秦淮八艳”,都拥有秀外慧中、才貌双绝的品质。

顾横波当时有多红?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在那个通信水平不发达的年代,明末的“秦淮八艳”的名气仍可堪比现在的一线明星。虽然她们久居于江南,但全国各地都流传着关于她们的故事和传说。每天顾横波都要出席数个宴席,身边时常围绕着小有名气的青年俊杰。然而,即便她每天都生活在喧嚣里,可美人的心中却始终藏着一份无法向他人言明的寂寥与哀愁。在月上柳梢头时,她常在空无一人的迷楼小院中顾影自怜:

花飘零,帘前暮雨风声声;风声声,不知侬恨,强要侬听。妆 坐伤离情,愁容夜夜羞银灯;羞银灯,腰肢瘦损,影亦伶仃。

——《花深深·闺怨》

眼前的浮华只是一时的,顾横波不知将来自己年老色衰后,该如何排遣寂寥的时光。虽然她生于妓家,可若让她一生一世都被拘禁在秦淮河畔,这命运是她无法接受的。没有容颜永驻的美人,风月场上的佳丽最担心的就是有朝一日皱纹爬上滑嫩的肌肤。偏偏那么多不解风情的腐儒认为,这些女子的哀怨是别无用处的闲愁。

殊不知,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人老珠*的女人的处境远比垂暮的男人凄惨得多。对于青楼女子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再美丽的佳人也有韶华老去的那天,到时候门庭冷落遭人漠视的处境接踵而至,她们就会像是入了冬的花朵一样,无可奈何地瑟缩于寒风之中。所以,每个年轻妓女的人生追求都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赶在岁月的魔爪前,寻找一个对她嘘寒问暖的贴心人,将她从悲剧中解救出来,给她后半生的安宁。

然而,顾横波在迷楼中住了几年,亲眼见证了那些被娶过门成为富家小妾的姐妹们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中的事实。青楼女子毕竟身处乐籍受人轻贱,再嫁人之后也无缘成为正房元配,所以往往会受到家中大妇的打压。运气好的,能被安排在别院中独居;运气差的,被悍妇刁难郁郁而终。观察得多了,顾横波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

整天像是苍蝇一般在自己身边打转的青年俊杰,几乎没有一个肯对自己死心塌地,他们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生理需要和精神追求而逢场作戏罢了。看遍风月场上的冷暖,顾横波在爱情上的选择也与其她姐妹略有不同。

明清交替之际社会动荡,各行业大多不景气。不过,秦淮妓家是个例外,社会越动荡,国家越混乱,画舫青楼的生意就越火爆。

究其原因,或是因偏安一隅的文人雅士无从排遣国破家亡的苦愁,只能在安乐窝中醉生梦死得过且过。只有在善解人意的秦淮妓女怀抱里,他们才能感受到生而为人的最后一丝快乐。顾横波的迷楼门庭若市,登门拜访的才子虽多,可顾横波能接见的毕竟有限。为了争夺进入迷楼的门票,自诩优雅的士子多半不会大打出手,不过也有例外发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顾横波的丫鬟一如既往地打开门扉,在客人中筛选主子中意的嫖客。丫鬟陪伴顾横波多年,已养成了一副刁钻的识人慧眼。她挑中了一位风度翩翩且腰包鼓鼓的青年公子,让他跟随自己上楼。

按理说,得以与顾横波一亲芳泽的人选已确定,其他客人该保持风度退场才对,偏偏有那么个不懂规矩的粗鄙之人,拿出几个金元宝叫嚷着要上楼。

被选中的公子见状,对无礼之人作了一揖,劝他识相的同时,还讽刺这位土豪不解风情。谁知,这粗人竟一拳挥来,将公子打了个趔趄。

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富家公子,一个是不知哪冒出来的乡野暴发户,两人就这样打在一起,直打得乌烟瘴气。顾横波怒目横眉走下楼来,示意丫鬟将门扉闭好,干脆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顾横波平日里接见的,无不是气质典雅的文人,她怎见得这种市井之徒在门外闹事?所幸,这天不再做生意,将所有慕名而来的客人拒之门外。粗鲁的汉子自讨没趣,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去。挨了揍的公子感慨今日之事实属倒霉透顶,亦灰头土脸地溜走了。

类似的事,在秦淮河畔虽不多见,但也不是没发生过。

偏偏这故事还有后续,那粗鄙之人原是一高官之侄,此高官位高权重,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当高官听说侄子与南京文人起了争执后,立即动用手中权力,将当日与侄子打架的文人抓了起来,假公济私予以惩戒。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南京文士无不为那倒霉的公子鸣不平。然而,文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们虽有心替倒霉蛋伸张正义,奈何申冤无门。这时,南京士子中享誉盛名的余怀站了出来,写了一篇为人称道的檄文。

他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全部收录其中,并痛斥打人者粗鄙无礼,高官仗势欺人。并且,在江南文人的帮助下,这篇檄文传遍大江南北,成了各地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事已至此,高官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撤讼,放了那个可怜的倒霉蛋。

整桩事件,虽顾横波并未露面,但她始终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