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形成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徐才厚打了多少招呼ydnnq43u
TUhjnbcbe - 2020/7/28 12:56:00

徐才厚打了多少招呼?


中国的社会进程,滋生了许多不平等,这个不平等说到底,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办的事,有人办了;二是能办的事,有人不给办。


  在中国学汉语,难度不亚于中国人考四六级,不知多少洋人被愁的半夜挠墙。比如 打招呼 一词,诸位外国友人,除了SAY HELLO的表层之意,它在中国的深层含义你可知悉? 媒体报道,内蒙古一个煤矿,因为徐才厚在任时 打了个招呼 ,导致该矿的探矿权、采矿权、周边土地和所有设备、房屋、资质等全部无偿划给了一个叫王春成的人,百亿国资难追回。


  打招呼 太管用了,隽永且不留痕迹。如今,若不是徐长官犯了事,还不知道其如律令之 招呼 还会打向哪里?


  打招呼 ,这个有鲜明长官意志的特色产物由来已久,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级。 不管大事小情,只要能找到 打招呼 的人,只要这个招呼打过去,事情就已经成了八成,剩下的就是在这个 招呼 的指引下,由具体办事人员向着主题前进就好了。至于中间可能遇见的千难万阻,以及在不打招呼前的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在 招呼 的关怀之下,都可以迎刃而解。


  打招呼 有什么危害,在中国为何暗流汹涌却难以祛除,有什么替代品可以让打招呼退出历史舞台?今天,公众号 编委汇 聚焦 打招呼 ,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剖这个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用 却又 讨厌别人使用 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词汇。


  首先, 打招呼 加剧了社会不公,社会不公反过来又催生了更多 打招呼 ,二者不断咬合并携手扩张。 社会清明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套绝大多数公众认可的议事规则,在这个规则面前,人的地位、资产和阶层是不起作用的,谁符合规则谁就 很舒服 ,谁违背规则谁就受惩罚,也就是数千年来人们愿意用生命追寻的,平!等! 但中国的社会进程,滋生了许多不平等,这个不平等说到底,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办的事,有人办了;二是能办的事,有人不给办。 出现这两种不平等的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它们的出现却长期没有受到惩罚,然后竟成为了社会流行和默认的潜规则。 顺应潜规则,按 制度 来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有 人 和 物 的介入。没人的直接上供,有人的径直找人,当然找人也往往需要带供。 打招呼 显然是其中更高大上的一种。 通过打招呼把事情办了,对于个体而言,似乎是 占了便宜 ,事实上这种危害甚大。一方面,不该办的事办了,对守规则的人是极大不公,削弱了规则的严肃性,大家必然会竞相破坏规则,就像没有摄像头的单行线一样,别人看逆行没人管就都会加入逆行车队;另一方面,该办的事不给办通过打招呼办了,是对违规者的纵容和娇惯,就像交保护费,都不交也就不交了,却偏偏有人认了怂。 所以,在 打招呼 面前,没有谁是永远的受益者,这件事你打招呼欺负了别人,下一件事就可能别人打招呼欺负你。社会不公就在死循环中日益加剧。 其次, 打招呼 让 圈子文化 日益稳固并不断蔓延。


  打招呼 需要的是人脉。求下一级办事,找上一级打招呼是最好的,找平级打招呼那就要看 交情 了。所以,官员们除了要和自己的平级搞好关系,还要眼睛向上进入圈子。即使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那个层面,也在努力运行他们自己的圈子。 混圈子,就为好 办事儿 。今天你招呼我,明日我求招呼你,彼此巩固关系,拿彼此的权力做桥梁。 徐才厚可以一个招呼转走数百亿国有资产,决不是突发神经病,无非是有人来求而已。 反过来,只有进入了稳固的圈子, 招呼 才好求来。比如著名的山西帮,混进去的人一路加官进爵,无非就是圈子里的长官在给各个部门 打招呼 嘛。 再次, 打招呼 的隐蔽性很强,对法治的杀伤力极大。 改革开放之初,官员们喜欢打招呼、批条子,无论多不合规矩,只要有长官打了招呼、批了条子,那就等同于尚方宝剑,遇*杀*,见佛斩佛。 随着社会透明度提高, 痕迹 逐渐为各级官员所忌讳。 批条子 逐渐销声匿迹, 打招呼 便愈加猖獗。 一个招呼打下来,在法规与权力面前,下级自然选择服从,没有几个下属敢拿着宪法跟领导拍桌子,即使这样做无比正确,但后果往往会是无比惨痛。 而平级之间的招呼,或碍于情面,或利益交换,也鲜有招手不来挥手不去的,每个人都给自己留着后路。 所以,不管是怎样的招呼, 打招呼 的方式都是隐蔽的,没有痕迹,却又不得不办,即使出了事,打招呼的人并不容易追责,这也是遏制 打招呼 的难点所在。


  编委汇 分析到此, 打招呼 的致命危害已经显而易见,要解决它,显然是个自上而下的问题,权力要阳光运行,官员必须受到约束。没有权力寻租,老百姓还找谁打招呼去呢?这也是李克强推行 晒权力清单 的要义所在。 权力清单如果落实到位,等于把该办、不该办的事儿都摆在了明处,你违规不办就给你曝光,事情绝对会是另一个样子。从这个层面上讲,咱老百姓也要硬气些,不要动不动就有找人 打招呼 的念头。很多事,他们本来就该给咱们办!不要总当孙子,实在没有自信,本委给你一句座右铭:再小的孙子,也有当爷的时候。


  打招呼 ,这个极具主观色彩的词语,并不像它的表象那样温暖,它是利用权力和人情对社会正义的随意切割。说到底,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践踏和欺压,官职越高,理论上 打招呼 的权限就越大,因此,徐才厚们的权力要进笼子 制度管理永远比自我约束更有效。 谁给谁 打招呼 了,我们看不见,但我们能看见的是没有 打招呼 的人们受到的欺辱和委屈,这些屈辱正将社会底线逐渐撕裂。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才厚打了多少招呼ydnnq43u